东北古籍旧书
查看: 4773|回复: 0

古纸的收藏与拍卖

45

主题

52

帖子

25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58
老顽童 发表于 2015-6-30 09:45: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十竹斋笺谱》1952年

荣宝斋信笺 五十年代木板水印

素美浓障子纸

民国“赵氏书画供宣” 

  正宗古代宣纸用传统工艺精制而成,供书画、裱拓所用,有棉料、净皮、特种净皮三类。规格有四尺、五尺、六尺、七尺、八尺、丈二、丈八等,又有单宣、夹宣等之别,还有生、熟之分。成纸后,需再加工的有冷金、虎皮、云母、煮锤等几十种,比较珍贵的有蜡笺、粉笺、粉蜡笺、彩色粉笺或彩色粉蜡笺以及洒金、描金粉蜡笺等深加工产品。把古旧宣纸当成一种收藏品源于书画家们的偏好。与一般意义上的收藏品不同,古纸的收藏价值不仅体现在藏品自身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位上,更体现在始终蕴涵着的使用价值上。这种使用价值,随着时间的流逝与日俱增。因此上乘的古旧宣纸在存放中经过不断吸附水分和干燥的交替过程,品质会变得更加独特,润墨染色会收到神奇的效果。

  历代造纸各有千秋

  选择历代生产的名贵用纸多有考究。宋、元、明、清内府书画创作和刻印古籍善本的用纸有极强的时代特征。鉴别各时期古纸的真伪,要熟悉各种古纸的制作特点、形式及装饰图案,要看清纸表面是否光滑匀净,是否有杂渍,颜色的陈旧是否自然。通常古纸偏厚,破碎后呈小块状,断面多有斜纹。

  甄别古纸旧笺首先要确定年代。现在所能见到的清至民国初年时期的,明天启至清康熙年间的好纸较少,嘉庆时期的纸笺多为仿前朝制品,所以乾隆时期的古纸最为名贵。了解各个时代纸的特征,对书画的真伪和古籍的鉴定就不难作出判断。如“开化纸”确是清代最名贵的宫廷御用纸,产地在浙江省开化县。其质地细腻,极其洁白,帘纹不明显,纸虽薄而韧性强,柔软可爱,上手后有玉润感,在白色的纸上常有一星半点微黄的晕点,如桃红。难怪民国时藏书家陶缃最喜收藏殿版开化纸,人称“陶开花”。清顺治、康熙、雍正、乾隆时内府刊印书籍多用这种纸。当代大藏书家周叔先生在全面收藏整理清代早期开化纸印本的基础上,认为乾隆朝的开化纸是顶峰、顺治、康熙、雍正三朝的开化纸有明显的“工艺缺陷”,他由此考订鉴别了一系列的康熙殿版的真伪异同,得到学术界的认可。

  徽宣品种丰富多彩

  宣纸的主要原料是檀皮,檀是安徽独有的一种灌木。制宣艺人通过不断实践、总结,发明出了适合于不同用途的各类纸张,并就同一用途研制出了丰富多彩的品种。纸张的最大功用莫过于书写印刷,宣纸在承载传播文明的领域上各领风骚、大放异彩。纸张制造的时间、地区和品种与文献所标定的时间、地区和品种要相吻合,作为绘画和印制书籍的载体,使用古纸有一条不成文的习惯,即适于作什么用,就作什么用。如宣纸专用于书写绘画及裱褙,就有专门的原料配比和专门工艺,久而久之,代代相传,制宣艺人的品牌就出现了。

  安徽宣城明清两代都有名牌造纸作坊,书画家最喜欢使用这一时期的宣纸。宣纸之乡抄制上乘的品牌宣纸,独占魁首,先后于1911年在南洋国际权业会上荣获“超等文凭奖”、1915年又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民国宣纸主要散落在制宣艺人和收藏家手中。上乘的当代宣纸在安徽宣城各厂家还有相当的库存,这是手工业企业进行品牌竞争的传统手段。如20世纪70年代安徽泾阳县宣纸厂为国画大师李可染定制的“师牛堂”纸,目前每刀的价位已达10万元以上,一张纸的价格在1000元以上。即便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普通宣纸,增值幅度也达近百倍。品牌宣纸在挖掘传统、研究古代宣纸纸样的基础上,针对书画家的创作特点,特别研制极品书画纸,以适用各类书画作品的用纸需要。如书法中小楷、行草、楷书、隶书、篆书、榜书、题扇等,国画中工笔小写意、写意花鸟、大写意、泼墨等,各种专用宣纸,有的薄于扎花,有的厚至三尺。还可根据规格的专用(如带暗记、旗号或专作、特制等)生产专用纸。国画大师定制宣纸已经成为新品牌。

  咫尺小景 意态无穷

  笺纸是古今文人雅士书信往来、唱和题诗的风雅之物,也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花笺,又称诗笺、彩笺、笺纸、尺牍,是手札的载体,产生于南北朝时期,称“八行笺”,距今已有1580多年历史。雕刻印刷精美的宣纸印花笺,形式多样,色泽古雅。到明代,花笺集书画、文学艺术及印刷技术于一体。明代木刻精印的吴发祥《萝轩变古笺谱》、胡曰从的《十竹斋笺谱》成为我国历史上最早的笺谱巨制和古籍善本,名扬海内外。清代康熙、乾隆等帝王爱好书法,宫廷所用笺纸或描金,或木刻水印,或织锦,描龙绘凤,富丽堂皇。如始出于清代康熙时期的梅花玉版笺纸,正方形,白色地子上印制泥金龟裂状冰纹,梅朵散饰其中,饰纹典雅精美。梅花玉版笺纸经涂扮、打蜡、泥金等繁复工艺加工而成,纸质坚厚,表面平滑光洁,是艺术性与工艺性兼得的清代加工纸。2010年拍场上出现的一张梅花玉版笺,右下角钤一隶字朱印“梅花玉版笺”,清乾隆年间制49.5×51.5厘米,成交价3.25万元。民国时受新文化运动冲击,花笺的生产有所影响,但不少文人转而自制宣纸花笺,出现百花齐放的景象。当时大文豪鲁迅与郑振铎合编《北平笺谱》,激起文人雅士的思古情结。

  最早的笺纸只注重实用性,上面并无考究的装潢和图案。大约明代中期始,发明了一种“板拱花”的彩印技术,使笺纸有了极高的观赏性,立体感很强。清末及民国初年的素笺集诗、书、画、印于一体,真正成为一种意趣盎然、品位高雅、清俊疏朗的艺术品。那时的制笺以文人画取代作坊俚俗的作品,刻印高手众多,风格细腻流畅,用色匀称妍雅,并选用上好宣纸,使用木版水印技术制作。20世纪60年代后,笺纸式样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宣纸印彩笺和八行竖格笺改为机制纸印横格笺,钢笔普及,再也找不到毛笔书写时的墨彩气韵,宣纸花笺成为传统文化守望者和收藏者把玩的艺术品,其文物价值、史料价值和收藏价值日益增高。

  特殊用纸印刷的书籍

  不同的时代会用当时所通用的纸来印书,这样,纸张的断代就为古籍的断代提供了重要依据。古代印书用纸,或因其官方、私家属性的不同,私家又因其个人情趣爱好的多种多样,所用纸真如百花齐放,争奇斗艳。这些产物都如实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状况及人文风尚,对于深入研究近代物质文化史提供了翔实的证据。用宣纸印刷的古籍便于翻阅,不易破散,美观庄重,坚固耐用,典雅大方。古籍印刷专用宣纸、磁宣纸、各种颜色古籍线装专业宣纸,以其质地柔软、着墨力强,印刷网点清晰、洁白均匀、防虫蛀防老化等优点,被藏书家青睐。古籍印刷独特的制版工艺和传统印刷技术在古宣纸上达到完美的效果。

  古书的用纸有藏经纸、毛边纸、毛太纸、棉连纸、太史连、官堆纸、白绵纸、开化纸、连史纸、皮纸、竹纸、机器连史纸、日本皮纸、玉版宣纸、本槽纸、美浓纸、罗纹纸、洋粉连纸、高丽皮纸、开化榜纸、特殊用纸等。如用康熙年间汉文公文纸影印的《宋本孟子赵注》,为民国商务印书馆涵芬楼印制的数种清宫旧藏善本之一;又如用乾隆高丽纸满文公文纸影印的《新刊奇妙全像西厢记》,系1955年由商务印书馆采用故宫废弃公文纸印刷。因古纸难得,新中国成立后以古纸印刷的书籍更为罕见。再如康熙席氏刻红筋罗纹纸印刷的《甲乙集》,纸质细薄柔实,有明显的横纹,与丝质的绫罗相仿。红筋罗纹纸罕见,尤应珍视。

  古纸拍场也谈兵

  民国、清代的宣纸价格惊人。北京一家拍卖公司就拍卖过共35张民国宣纸,拍出价为28万元,约每张8000元。而清代宣纸平均价格目前已经超过每张1.2万元。北京海王村拍卖公司2006年古籍春拍的拍卖结果显示:素纸,民国制50张,成交价3520元;描金素蜡纸笺,民国制2张,成交价2200元;素笺纸,民国木版套色印制4册,成交价154000元;美浓纸,日本制2卷(136×28厘米),成交价1100元。2009年3月的北京德宝古籍拍卖显示:洒金素纸,明制1张(77.5×56.5厘米),成交价2800元;粉蜡笺描金云龙纹对联纸,民国制2张(135×34厘米),成交价2688元;旧信笺(花笺,旧册)成交价3360元;皮纸一卷(1张)成交价560元;素月楼信笺200张(每张28×18厘米),成交价5712元,约合每张28元。第504号拍品朵云轩信笺,民国制5刀(500张)(每张28.5×31厘米),蓝格半框8行,单鱼尾,版心下刻“朵云轩”,我以底价2800元捧回,加上佣金,约合每张6元。

  安徽泾县宣纸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有“汪同和”与“汪六吉”的特种青檀皮净皮宣纸,大小尺度分为四尺和六尺。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今一张此类品质的六尺净皮宣纸每张的市场售价已超过50元,一刀纸的价格就是5000元(现今新出产的价格每刀不到400元)。由于经过一定年份的存放,宣纸没了“火性”,在质地上也体现出特有的绵韧,一直以来被书画家视为可遇而不可求的佳品。所以有一些年份的“老纸”价格连年攀升:1983年的高档四尺净皮,现在价格为3800~4200元一刀。1989年的六尺净皮二等品宣纸,当年价格是180元一刀,现在的价格是190元一张。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六尺一等品宣纸,每张的价格已经超过1000元。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一种二丈四的宣纸纸品,长6.8米、宽2.3米,单从纸浆中提出一张纸,就需要28个到30个熟练工人,要做到厚薄一致,需要受力均匀,技术难度非常高,目前在书画气氛浓厚的新加坡,这种宣纸卖到了1万多元1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