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古籍旧书
查看: 3194|回复: 0

珍罕元抄本《两汉策要》

45

主题

52

帖子

25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58
老顽童 发表于 2015-5-29 13:23: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珍罕元抄本《两汉策要》

  文/拓晓堂

  有明以来,学术界、藏书界无不知晓的一部书,就是盛传四百余年的元赵孟頫抄本《两汉策要》。“天下何人不识君”即谓此也。一睹书中明末清初著名藏书家毛氏汲古阁前后所钤八十余方印记,即可想见当年名动天下之状了。

  然此本名动天下收藏界者,非其所收两汉政论文章百六十余篇内容,而是其手书者及其书法。诚如翁方纲题跋中称:“今以是书,首尾一气,九万八千余言,使鉴赏家必实指为赵书”。乾嘉考据学大家钱大昕观此书叹称:恍如名人法帖。不独全文之为元人精钞,可爱也。故此本四百年来,名家猜度此本书手为赵孟頫者,亦非少数。若明末清初毛氏汲古阁主人毛晋,在《汲古阁珍藏秘本书目》称:又元人手抄本《两汉策要》十四册,题云:“元人手抄二书(另一书指《古文苑》),一笔赵字,或者谓赵文敏者尔?其笔法之妙,不可殚述,一见便知尔。”及至清末叶德辉在《书林清话》卷七《元刻书多用赵松雪体字》云:“乾隆五十八年(应五十三年)如皋张氏以毛本重刻,摹仿极工。……定为松雪手迹,谓非余子能辨,吾亦信以为然。”故翁方纲称:“不欲确指为赵书,而于赵书神理,尤得其要焉。”此本书法深得“赵书神理”,所论中肯。

  此书经明代名家递藏,流传有绪。嘉靖年间存著名藏书家毗陵周良金处。此人藏有宋刻《曹子建集》,为民国间蒋氏密韵楼翻刻底本,今存上海图书馆,海内孤本;元建安勤有堂刻本《刑统赋》今存首都图书馆,近入中华再造善本出版。可知此公非等闲藏家。明末清初,此本入海内第一藏书家毛氏汲古阁,目为珍藏秘本。自此明确有文字记录,推为赵文敏手书者。清乾隆年间,此本入赣州知府张朝乐家,于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延请名家穆大展之手刊刻,摹刻之精,纤毫不爽,纸用开化,墨如点漆,成一朝精刻善本。更有清光绪间,海上坊肆付之石印者,再次出版,化身千百,令天下人皆有幸一睹芳容。清末,此本入满清贵族完颜景贤家,名列《三虞堂书画目》。张伯驹先生《春游记梦》云:“清末至民初北京书画收藏家,首应推完颜景贤。景贤字朴孙,满族人,精鉴赏,所见甚广。当时端方尝与游,手录有《三虞堂书画目》(三虞者,唐虞永兴《庙堂碑》册、《汝南公主墓志铭稿》卷、《破邪论》卷也),目共百四十六件。……又赵孟頫书《两汉策要》十四册,按语云是学赵书而非真迹。”景氏故后,遗物散出。前辈傅增湘先生曾叹称:“景氏云殂,法书名画,散落如烟,独此帙(宋宫抄本《洪范政鉴》)与赵松雪手书《两汉策要》最为晚出。”知完颜后人看此本之重也。后傅氏得完颜家《洪范政鉴》,终未能一见此本。此本辗转再入晚清重臣世家,收藏至今,已近百年。间有劫难,数枚“大公无私”印记,当知保存不易。

  此《两汉策要》,七百年元朝抄本,世所罕见,文物价值之重,自不待言;五百年来名家递藏流传有绪,不入寻常人家;书法艺术直敌赵文敏,四百年来赞誉如潮;翻刻影印化身千百,学者、鉴赏家、收藏家莫不慕名知晓。是书如此重负身价盛名,后之者毛劳黄顾,焉能望其项背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