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古籍旧书
查看: 7948|回复: 0

中国古代藏书在近代的嬗变:从私人藏书楼到公共图书馆

45

主题

52

帖子

25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58
老顽童 发表于 2015-5-1 09: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编辑:观书小生    原创作者:权伟新    来源:辛亥革命网   
中国私人藏书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到清末被近代图书馆取代为止,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国涌现了不可胜数的私人藏书家。由于主观原因和古代的社会环境使然,藏书家将所藏图书不对外人开放,只供后世子孙享用,以达到诗书传家的目的。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特别是图书馆的作用日益被中国人认识,由国家出资兴建的公共图书馆向公众开放,使人们能够共享图书资源,为促进我国学术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一、古代私人藏书楼在近代中国的转型

  中国传统社会长期是以家庭为单位和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发展起来的,私人藏书作为无比珍贵的财富。后世子孙若不能保存先辈遗留下来的书籍,他们将承担对传统文化的最大的不敬和对自己祖先的大不孝的罪名。在这种社会环境里,私人藏书楼的图书只能是束之高阁,秘而不宣。古代著名的藏书楼——天一阁把这种规定发挥到了极致:阁房锁钥,分房掌之,非各房子孙齐至,不得开锁,严禁带书出阁,违者不允许参加祭祖大典……还有的藏书楼干脆在图书上手书“秘本不借”字样。虽然在这样的气氛中,仍然有人提倡“藏以致用”,“储书供众”的思想,但是这种较为先进的思想却未能得到实现。或许就是这种思想的存在,使得近代西方的公共图书馆能够快速发展起来。


图1: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私人藏书楼——天一阁,现改为天一阁书画馆(来自人民网)

  二、公共图书馆的建立和发展

  如果说古代私人藏书楼的的特点是图书束之高阁,秘而不宣,那么近代图书馆的特点就是资源共享。清末维新派建立的学会藏书楼就突破古代私人藏书楼的秘而不宣提倡资源共享。20世纪初,随着古越藏书楼,武昌文华公书林的对外开放和湖南图书馆、湖北图书馆的建立,我国出现了首批公共图书馆。1909年,作为清末新政的内容之一,清朝学部筹建京师图书馆。在1910年颁布的《京师图书馆及各省图书馆通行章程》中确定建馆的目的:保存国粹、造就通才,以备硕学专家研究学艺,学生士人检阅考证之用。这表明,中国近代大学图书馆从一开始就本着资源共享的宗旨。公共图书馆和近代大学图书馆的建立,标志着我国近代图书馆已经起步。


图2:1904年初张之洞主持建立了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图书馆——湖北省图书馆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建立了南京临时政府,全国人民获得了一些自由和民主权力,政治上获得了解放。随着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得到了迅速传播,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图书馆事业的迅速发展。这一时期的图书馆事业发展是多方面的,不仅建立了国立图书馆,各省市都在发展公共图书馆事业,还包括大中小学图书馆和各种各样的通俗教育图书馆。在辛亥革命的推动下,全国兴起了一股建立新式图书馆的运动,这大大地促进了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对民国时期的社会教育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民国时期人才济济,硕学通才都在图书馆的丰富藏书中获取知识养分,造就了民国学术的繁荣景象。

  民国时期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增强了中国人的利用图书馆进行学术研究的意识,随着图书馆藏书的增多,管理逐渐科学化,我国的图书馆学也在发展。

  三、新中国的公共图书馆

  中华人名共和国成立以后,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我国建立了全国规模的公共图书馆系统。新中国的公共图书馆主要是由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资助建立,免费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包括国家图书馆,各省市、自治区的图书馆,甚至是乡镇,街道图书馆等。国家图书馆拥有2500万册(件)馆藏,是亚洲最大的公共图书馆。


图3:亚洲最大的公共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主体建筑(来自中国网)

  据2004年统计,新中国县以上的公共图书馆有2710座,藏书达4亿册。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进一步增加,我国的公共图书馆将为提高全国人民的文化素质,为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公共图书馆,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文明的标志。从20世纪初,我国出现对外开放的公共图书馆,到现今我国已经建成综合性,具有现代信息管理技术的国家图书馆和各省市,自治区图书馆,形成了全国联网进行图书信息馆际互借公共图书馆系统,有力地促进了文化资源共享,推动了我国文化事业向前发展。
  
(本稿件由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特约提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