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古籍旧书
查看: 20745|回复: 0

戏单收藏

98

主题

117

帖子

1044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44
油印本 发表于 2019-4-29 16:58: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戏单收藏:唱堂会与唤官身2015-08-14 10:26     阅览:1175    评论:0   
编辑:资讯编辑    原创作者:刘英杰    来源:扬子晚报   






 戏单收藏属于冷门,但通过戏单上的内容,便可以了解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民俗风情。笔者曾见一民国戏单,内容十分丰富,上面详细列出每一个剧目的演员名字,并根据戏份主次和演员身份区别主角及配角。据资料记载,有的戏单不附剧情,但会醒目列出初演或新排的剧目,以作预告。起初大多用木版刻印戏单,后逐渐改为铅印。所印戏单或简或繁,或精致或素雅。戏单从单页单面发展到多页成册;从传统的手写、木刻、油墨手印、铅字排印发展到彩色胶印,其中的变化也能反映各个时期的印刷技术和制作工艺水平。
  与戏单相关的两个词汇便是“唱堂会”与“唤官身”,现代人对“唱堂会”一词比较陌生,但若说起“专题晚会”或者“PARTY”则会容易理解。所谓唱堂会,就是旧社会官宦贵族、商贾权势人家有了红白喜事或是值得庆祝的事情,比如结婚、加官、添子、祝寿、店面开业等,在家族宗祠、买卖铺面或者庭院当中找来各路戏曲名角的专场演出。这是古老东方有钱有势人家光宗耀祖、彰显富贵的独有方式,与西方贵族坐着名贵马车去大剧院看演出截然不同,它是内敛的,同时又寓意张扬,用时髦的词汇来形容就是低调的奢华。
  旧时,有钱有势的家族举办宴会,大多招班艺人唱演节目助兴,对“老爷们”来讲是消遣热闹,对艺人来说也并非一种职业。艺人唱堂会属主业外的“兼职”。比如演京戏的,除了在舞台演出外,兼在酒楼、大户人家唱堂会。堂会不同于酒舍茶楼的公开演出,艺人们对唱堂会可谓又喜又怕,喜的是唱堂会的酬劳要比公演加倍不说,还会有另外的赏钱,怕的是有些富贵思淫欲的登徒子,手脚不干不净地调戏。同时,能唱得起堂会的人家非富即贵,有些事主自己就是票友,对演出水准要求非常之高,唱念做打必须出彩,很不容易糊弄;另外,堂会并非请整个戏班,而是名角加明折,能够被请去唱堂会对艺人来说也是梨园行当里唱出名气的标志。据资料,梅兰芳、马连良、谭富英等也有为显要唱堂会的记载。总体来说,尽管唱堂会时旧社会艺人社会地位低下,但对于艺人确实是赖以谋生的重要手段。
  明清以来是唱堂会较为流行的一个时期,其实这种演出形式自古有之,只不过称呼、规模不同而已。秦汉时的乐府制度便是唱堂会的滥觞,乐户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专门为封建统治者享乐而制定。当时沦为乐籍的艺人,又称官妓,必须不定期地为统治者演出节目,供他们消闲娱乐。演出的地点则在王宫(博客,微博)府邸,专门管理演出的机构叫乐府。这种制度发展至宋元时期,戏班、娼家仍然保留有承应官府使唤的制度,叫做“唤官身”。元杂剧《汉钟离度脱蓝采和》中就有蓝采和正在家里高高兴兴地过生日喝酒时,官府一声“官身”,他只得立即行动。结果还是“不遵官府,失误官身,拿下去扣厅打四十!”。可见旧社会穷苦艺人悲惨的生活命运和生活地位。
  其实在宋元时期,社会经济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有钱有闲的人逐渐增多,便产生了一种与“唤官身”差不多的演出形式,只是召唤的人不是官,而是有钱的财主、商人,当然也有一些赋闲的官员召唤。虽然也是召之即到,但不像“唤官身”那样非打即骂,是一种比较和谐宽松的小型演出,也是宋元时期戏班的营业演出形式之一。同时这种演唱形式逐渐流行于官府衙门的团拜,近代著名戏曲理论家齐如山说:“会全衙门堂官司于一堂,以在本衙门堂上之会,故名曰堂会。”是以“唱堂会”由“唤官身”演化而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