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沈阳收藏家 于 2016-3-10 10:07 编辑
拓片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相传,棰拓产生于隋,最早的作用是临摹习字。到盛唐时,这种习字方法更是被上层士大夫所普遍采用。在两宋阶段,传拓已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并延续至今。
拓片不同于书法绘画,它是集金石学、考古学、美学三位一体的高层次艺术门类。将具有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历史价值的高古刻画、浮雕文物拓制于纸上而形成的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
拓制的文物门类包括甲骨、吉金、陶文、陶范、封泥、古玺、铜镜、古泉、瓦当、画像砖石、文字甓、造像、摩崖、墓志、经幢等。拓片的拓制方法有两大类:漆黑一片,黑白分明者称“乌金拓”,纹理显现,质如蝉翼者称“蝉翼拓”。在这个基础上,还有碳灰拓、颖拓、画拓、撕纸拓、隔纸拓、擦拓等技法。从色彩上分类,又有墨拓与朱拓两种,墨拓比较适合于文人的口味,也合乎传统的阴阳哲学。朱拓采用矿物质朱砂颜料,初拓用朱,代表珍贵,也有驱邪的用意。随着传拓的发展与地域关系,各地区根据当地文物材质的不同而产生了传拓的四大流派,以拓碑为主的陕西派,以拓砖瓦吉金为主的京津派,以拓摩崖为主的齐鲁派,还有以拓画像石为主的苏皖派。四大流派所制拓片的效果有很大差异,主要是拓包技巧的制作与所用纸张的区别。
拓工的技术决定一幅作品的好坏。清晚期的金石家陈介祺、吴愉庭、鲍康、潘祖荫、吴清卿、王懿荣等,他们给后人留下了大量财富,近代的马子云、周佩珠、付大卣等先生,制作的拓片也都各具特色。随着近年金石文化的复苏,又产生了苏州金石家周联一、上海金石家唐存才、还有邹县徐夫华、安吉金翔、湖州叶克勤、南京苏靖、临沂陈伟、洛阳唐国强、郑州王秋人、成都王映晖、石家庄王文彦等一批制拓高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