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盛京留痕 于 2015-4-10 17:50 编辑
清雍正年间出现的《姑妄言》,是一部毫不逊色于《金瓶梅》的长篇艳情小说。由于当时清政府采取的禁书措施,《姑妄言》向无刻本传世,小说书目及清代文献中亦不见著录或记载,仅在小范围内抄录流传,故知其书者甚少。
1984年日文版《中国小说书目改订稿》中首次出现了《姑妄言》的书名,但只表明:“《姑妄言》?卷 ?回,周越然收藏。”1990年出版的《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中,引用周越然的《孤本小说十一种》一文说:“《姑妄言》存四十一至四十二回。撰人不详,清初素纸精书本,半页九行,行二十五字,四十二回缺首两页?”1984年4月,李福清教授在调查俄罗斯联邦共和国所藏的中国章回小说的通俗文学作品时,在莫斯科最大的图书馆--列宁图书馆,发现了斯卡契夫所藏的《姑妄言》手抄本。
斯卡契科夫(1821-1883),1848年被派往北京,在北京东正教馆所属的天文台工作。他对中国文物颇感兴趣,因而大量购买了有关天文、地理、文学、历史、哲学、经济诸方面的书籍,尤其是古籍。他收集的中国书籍大部分是1848年至1859年之间在北京搜集的,共1500余册,其中包括《姑妄言》。
1973年,斯卡契科夫的书籍正式收藏于列宁图书馆。李福清教授发现《姑妄言》手抄本时,才意识到这是《中国通俗小说书目》中未收录的孤本。
1993年俄罗斯国立图书馆(原列宁图书馆)馆长访问台湾国立图书馆时,提供了《姑妄言》的有关资料。1997年,台湾出版“明清艳情小说丛书”《思无邪汇宝》时,才将《姑妄言》全本十册,作为该丛书之一,正式出版问世。1999年,中国文联出版社也出版了《姑妄言》的删节本。从北京到俄罗斯,再到北京,《姑妄言》几经辗转,历时200余年,终于再度公诸于世。 《姑妄言》卷首为引文,正文二十四卷,每卷一回,共二十四回,每回三至五万字,全书百万余字。开篇《自序》中称“时雍正庚戌中元之次日三韩曹去晶编”,知作者为三韩曹去晶,书成于雍正八年(1730),曹去晶生平与家世待考。三韩,清初时泛指辽东,顾炎武在《日知录·外国·三韩》条云:“今人谓辽东为三韩者”可证。 《姑妄言》在创作上受《金瓶梅》影响很大,通过现实社会生活中的芸芸众生,各色人等,寄托了作者愤世嫉俗之情。只不过《金瓶梅》假托宋朝写明事,而《姑妄言》则直面明末清初的社会现实。就其反映社会面的广阔而言,《姑妄言》则有过之而无不及。 《姑妄言》这部宏篇巨著在结构、语言、形象塑造上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对中国传统民间生活和性习俗的描写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小说开篇,闲汉到听(寓道听途说之意)醉卧城隍庙,目睹衮冕王者对汉朝至嘉靖年间阎王所决疑案,按情节轻重,再判至人间轮回受报,对主要人物一一作出交待。李林甫转世为阮大铖,秦桧生为马士英,永乐皇帝生为李自成等等。小说以南京瞽女钱贵和书生钟情之婚姻,以及宦萼、贾文物、童自大这四个家庭为主线,把魏忠贤把权,李自成攻入北京,直至清军荡平江南这段史实,描绘了广阔的社会画面。由于作者巧于构思,能在纷繁的历史事件和错综复杂的头绪中,细针密线,经纬交错,不仅使全书浑然一体,不枝不蔓,而且疏密相间 《姑妄言》和《金瓶梅》在创作上也有区别,《姑妄言》的揭露和抨击,主要局限在“以淫为报应”的范围内,篇篇写淫,处处贯注于淫,写淫文字在全书中占了很大的篇幅,是《金瓶梅》性描写的数倍,这正是《姑妄言》创作上的败笔所在。对此,出版时编辑人员作了必要的删节。 韩国学者崔溶澈在《曹去晶的〈姑妄言〉——新发掘的清代艳情小说》中说:曹去晶署名“三韩曹去晶”,“作者是三韩人,是否与韩国有关,笔者期待着对《姑妄言》的进一步研究。”又说,曹雪芹的家门出于辽东,生于南京;曹去晶亦久居南京,“或许他们生前互相认识,他们之间似乎有缘分”。这都是令人感兴趣的、值得研究的问题。
美国华裔学者黄卫总在《“情”“欲”之间———清代艳情小说初探》中认为,《姑妄言》与一般艳情小说“有所不同”,“在这样一个淫欲横流的沙漠里,作者却精心刻画出了一块小小的‘真情’绿洲。这就是瞽妓钱贵和穷书生钟情的故事。”“小说作者处处强调他们关系中情的重要意义”,“作者有意要将这样一个所谓的‘烈情’世界与书中的‘淫欲’世界相对比”。他强调,“对这一部重要的百万言小说作比较全面评价还须作更深入的研究。”
总之,《姑妄言》具有较高的历史文献价值和艺术水准,对于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文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