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古籍旧书
查看: 14135|回复: 0

有一种翰墨情怀,叫拓片

62

主题

174

帖子

568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568
大银鱼 发表于 2015-9-9 01:53: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大银鱼 于 2015-9-9 01:54 编辑

有一种翰墨情怀,叫拓片



2015-09-08 曹毅手拓









有一种翰墨情怀,叫拓片


拓片
指将碑文石刻、青铜器等文物的形状及其上面的文字、图案拓下来的纸片。是我国一项古老的传统技艺,是使用宣纸和墨汁,将碑文、器皿上的文字或图案,清晰地拷贝出来的一种技能。


拓片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相传,捶拓产生于隋,最早的用途是临摹习字。唐代这种习字方法被上层士大夫普遍采用。两宋时,拓片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并延续至今。拓片是集金石、考古、美术三位一体的艺术门类—将古代刻画、浮雕文物拓制于纸上而形成的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

拓制的文物门类很多,包括甲骨、青铜、陶文、陶范、封泥、古玺、铜镜、古泉、瓦当、画像砖石、文字甓、造像、摩崖、墓志、经幢等。拓片的拓制方法有两大类:漆黑一片,黑白分明者称“乌金拓”;纹理显现,淡而有神者称“蝉翼拓”。在这个基础上,还有炭灰拓、颖拓、画拓、擦拓等技法。从色彩上分类,又有墨拓与朱拓两种,墨拓比较适合于文人的口味,也合乎传统的阴阳哲学。朱拓采用矿物质朱砂颜料,有吉祥与辟邪的功用。



因为传拓的发展与地域的不同,各地区根据当地文物材质的不同而产生了传拓的四大流派:以拓碑为主的陕西派,以拓砖瓦吉金为主的京津派,以拓摩崖为主的山东派,还有以拓画像石为主的苏皖派。四大流派所制拓片的效果有很大差异,主要是拓包的制作与所用纸张的区别。


拓工的技术决定一幅作品的好坏。清晚期的陈介祺、吴愉庭、鲍康、潘祖荫、吴清卿、王懿荣等,都是做拓片的高手,近代的马子云、周佩珠、付大卣等先生,制作的拓片也都各具特色。由于金石文物不易得,故拓片也显得相当珍贵。乾嘉时期,金石学由隐学而走向显学,到了清代晚期,金石文化日益兴盛,拓片的市场价格也逐步走高。《翁同和年表》显示,当时的一张名碑拓片和一张名家字画等值,而一本剪裱宋拓,价格要超过一张宋画。

翁同和经常遇到索价500两黄金的拓片。一些好古的人因得不到拓片,而采用绘制的办法,即对照真拓片进行描绘式创作,所以又产生了画拓和颖拓两种制作技法。价格的标升,利益的驱使,使得大量假拓应运而生,许多伪刻和翻刻拓片充斥市场。到了民国,十拓九假,所以拓片又有“黑老虎”的称谓。

传世拓片以碑帖为主,兼杂吉金、摩崖、墓志、造像等,数量稀少的是砖瓦拓片。秦砖汉瓦之所以珍贵,主要原因是上面有许多当时人们所不了解的图案。清代的文人大多注重文字的研究,而避开汉画不谈,因文字能够“正经补史”。

除容易上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对汉画所表现的灵异图案多不了解,无法入手,笔传后世,恐留笑柄。民国以后,随着考古学的兴起,孙文青等先生开始尝试性地阐释汉画,其中的许多内容被人们逐渐了解。鲁迅认为:汉画像砖石最能代表中华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延至近世,金石这门曾经光芒耀目的学科,曾走向衰落。台湾的一位拓片收藏家曾对我说:“因为纸黑,连废品收购站都不要,许多拓片都被当作鞭炮用纸听响了„„”“文革”期间,北京的西单商场和王府井东风市场,共征集了1200张拓片销售,被北京一位藏家以46元的价格全部收购。改革开放后,这位藏家从中挑出800件捐给了故宫博物院.

近20年,拓片收藏逐渐兴起,许多书画爱好者在反思传统的同时,注意到了这个曾经辉煌过的传统。还有一些大学、博物馆的业内人士,也开始重新认识这一几近消失的文化。由于《文物法》“馆藏文物禁止拓印”的限制,许多藏家把注意力投向了民间。拓片收藏群体以文化爱好者为主,没有市场资金运作,所以价格相对低,具有巨大升值潜力。

作者:《光明日报》王琳


(手机转来,来自“赵涌在线文献群”)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我要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