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古籍旧书
查看: 3485|回复: 0

沈阳考古发现

388

主题

452

帖子

156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568
盛京留痕 发表于 2015-4-8 20:35: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盛京留痕 于 2015-4-9 13:36 编辑

 考古是一项很神圣的工作,是在探寻一个神秘的世界,因此有人把考古人员说成是“手铲释天书”——用手工工具来解释历史的人。2004年的沈阳既是考古事业“丰收”的一年,也是考古进程中频繁遭遇变故的一年——多处考古发现还未经发掘就被偷盗或被建筑施工的挖掘机毁于一旦,在获得考古发现的同时也留下了遗憾。

  近日,记者来到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从考古队员那些看似平常甚至枯燥的工作中去体味那种“神秘”,感受历史带给我们的细细丝语,感受现实考古工作中的震撼。

  青铜时代:距今3000年

  背景:3000年前的商周时代,青铜文明大放光彩之时,一支新乐上层文化的氏族聚居在现在的沈城北部,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白天,他们使用简陋的生产工具——石刀、石斧、石簇、石镐、网坠狩猎、捕鱼、农作;夜幕下,族人围坐在篝火旁分享劳动的果实。他们用石器砍剁食物,然后放在陶鬲或陶鼎中烹制,生活固然艰苦,但是他们依然乐观向上,围着篝火载歌载舞一番后,回到居所安然入睡,明天还要继续为生计而奔波。

  发现一:辽大“灰坑”中挖出“饭锅”

  2004年6月,辽宁大学两处建筑工地发现了大量青铜时代的遗存。经过一个多月的考古发掘,在这里发现了新乐上层文化的灰坑21个,出土了大量陶器、石器等遗物。陶器中的四耳侈口深腹罐、四肓耳小陶鼎、壶式罐等都为新乐上层文化首次发现的器物。这件四耳大陶鬲是此次出土的最大的一件陶器,高约51厘米,口径50厘米,是当时的烹煮容器。出土的双孔石刀、磨制小石斧保存完好,集实用与美观于一身。

  价值:遗址中发现有大量的草拌泥红烧土块,暗示在发掘区周围应该有房址等重要遗迹的存在;遗址中出土的新器类丰富了新乐上层文化的研究资料,对辽河流域青铜时代考古研究有重要意义。

  发现二:八王寺发现青铜遗址

  在八王寺地区发现一处青铜时代遗址。由于工地已施工,该遗址遭到了严重破坏。只采集到施红陶衣夹砂陶壶1件、大量夹砂红褐陶器残片、1个青铜时代灰坑、2件大陶瓮。

  价值:这是我市青铜时代考古的又一次新发现,对研究我市北部青铜时代遗址的分布及其文化内涵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遗憾:莫子山陶器残片俯拾即是

  东陵区莫子山早年曾勘探确定为青铜时代遗址,然而当地某砖厂常年将遗址作为取土场,大量取土制砖,遗址中心区域仅有部分残存下来。遗址破坏面积在5000平方米以上。陶器的残片被随处丢弃,考古人员痛心不已。

  汉魏时代 距今2000年

  背景:史书记载,汉武帝在东北设置玄菟、乐浪、临屯、真番四郡。玄菟郡郡址,先在今朝鲜咸镜道和吉林省南部一带,后几经迁徙,郡址迁到今沈阳和抚顺之间。据专家考证,位于东陵区上伯官村的汉魏城址即为玄菟郡三迁址所在。该城址已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发现三:上伯官现秦始皇“度量衡”

  遗址内出土的“廿六年”字样的细泥灰陶陶量口沿残片,是秦始皇二十六年统一度量衡时颁行天下的标准量器,显示出这一古城址在历史上的重要位置。而在城址周围历年来曾发现过大量汉魏时期古墓葬,出土数量众多的陶、铜、银器等珍贵文物。

  遗憾:在对汪家乡汪北村“孟庆全工厂”勘探中发现了汉魏时期墓葬疑点13处,在东陵区上伯官屯和下伯官屯附近的采沙厂发现大量汉魏时期墓葬,但是均已经遭到严重破坏。在采沙厂旁有一座人工推土堆成的小山,坡上随处可见子母砖、绳纹砖、泥质灰陶器残片等遗物。

  辽代 距今1000年

  背景:辽代沈州城经济发达、贸易昌盛、市场繁荣。城北耸立着崇寿寺塔(白塔),塔东有大片的空地,贫瘠不宜耕作,慢慢成了平民的坟场。发现四:八王寺出现辽白瓷精品

  8月10日,在八王寺地区“尚品天城”一期工程的施工现场,考古人员在已开槽的16号楼内发现了已遭破坏的辽代墓葬及青铜时代遗物,共发现辽代墓葬11座,清理出土陶罐、瓷碗、瓷盅、瓷盘、铜钱等各类文物共计47件。随葬品中最精美者为9号墓葬中出土的4件辽白瓷器,为辽瓷“仿定器”中的精品。

  价值:八王寺辽墓群的发现对考证辽代沈州城周围的地理环境,研究辽代的葬俗、墓葬制度等有重要价值;墓葬内出土的定窑系瓷器及北宋的货币对于研究辽与北宋的经济关系,贸易往来等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然而,8座墓被毁在铲车下,湮没了大量历史信息。发现五:盗墓贼偷盗叶茂台辽墓

  背景:法库县叶茂台1000多年前曾是辽代契丹人休养生息的地方。从1953年发掘多处辽代贵族墓葬后一直禁止发掘,被确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去年10月,墓地被盗,犯罪嫌疑人七人获罪、一人在逃。国家批准对23号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

  四件宝贝首次面世:壁画上有“阴阳鱼”、卷云、仙鹤等图案,可见辽代当时已经吸纳了中原道家宗教信仰。一个精美的白瓷三联化妆盒,三个圆形瓷盒及盒盖呈品字相连,盒盖上有精美的花状纹饰,色泽洁白剔透、工艺非常精湛。以往辽墓中出土的墓志铭都是汉文、契丹文合写的,而该墓中的墓志却仅有契丹文字。一个鸡冠耳八棱酒壶,工艺之考究在辽代瓷器中是绝无仅有的。

  价值:叶茂台辽代墓群早年便出土了辽宰相萧义的墓葬,大量的珍贵文物,证明了该墓葬群应为辽代萧氏后族墓葬群,为深入研究辽代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民俗、葬俗等,均提供了无比珍贵的实物资料。其中许多文物带有中原文化的印记,说明了当时辽代与中原地区的往来已经十分频繁,为研究辽代与中原的交流史提供了重要依据。

  清代 距今300年

  从清初到民国,伴随着沈阳城的繁华与衰落,城郊的小河沿地区见证了岁月的沧桑变幻、人间的世态炎凉。大东区城建“东逸花园”发掘出的343座清代墓葬,墓主身份多样,有平民百姓,也有低级的官吏;有的一身珠光宝气,有的一贫如洗;有人寿终正寝,也有人幼年夭折……发现六:小河沿发现最大清墓群

  2004年3月,沈阳考古史上最大规模的清代墓葬发掘在小河沿地区开始进行,历时半年之久。343座墓葬应至少包括2处家族墓地。出土文物以各类精美的金银饰件为主,很多金银器上还带有商号的戳记,这对于研究清代盛京城的商业状况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清代窑址3座,出土金、银、铜、瓷、石、砖、料、布等各类文物2000余件,创造了沈阳考古史上的一个新纪录。

  价值:343座清代墓葬浓缩了清代沈阳城市历史的丰富信息,为研究清代满汉两族的葬俗、民俗、墓葬制度、经济史等提供了十分宝贵的资料。

  遗憾:2004年6月中旬,在“东逸花园”二期工程E区2号楼范围内,施工人员在未经考古人员许可的情况下,动用机械施工,劐开了22座墓葬,造成的损失已无可挽回。发现七:首现“长命富贵石”

  在一处家族墓地中出土了一块“长命富贵石”,为不规则形状的青石,面积约1平方尺,两面写有朱砂汉字,正面是“长命富贵”,背面是“头顶三才,脚踏北斗”等吉祥语,墓主人吴长顺的籍贯是“山东异州府朱周县”,证明了清代“东北流民”(即闯关东)的重大史实。

  发现八:皇太极时的“天聪汗之钱”

  在对“圣世豪林广场”的考古工作中,发掘出清代墓葬、水井等多处遗迹,出土了铜、陶、瓷、骨角器等各类文物29件。出土文物中有一枚非常特殊的铜钱,比清代晚期常见的方孔钱大许多,外径4.4厘米,方孔边长1厘米,厚0.3厘米,上面的文字是满文,经过满文字专家鉴别,正面是“天聪汗之钱”,背面是“十”、“一两”。

  价值:天聪是皇太极的年号,由此判断,这一地区的繁盛至少起于皇太极时代。“圣世豪林广场”清代墓葬和水井的发现与发掘对于研究清代盛京城周围环境、城市用水等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第一手资料。

        




 


         
DSC02850.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