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古籍旧书
查看: 2755|回复: 1

十七年春平侯鈹

312

主题

499

帖子

156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560
名原 发表于 2015-3-23 09:51: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战国十七年相邦春平侯铍 铍是古代著名长兵器之一,它是一种起源于短剑的长柄兵器,过去很多出土的铍兵曾被误作短剑。而铍也有扁茎铜铍和铜铍两种,铜铍主要流行于战国时期的赵、楚等国。扁茎铜铍主要流行于秦国。
长33.2cm,宽3.4cm,重0.31kg。
铍长锋,脊扁平,扁茎,茎上有一圆穿。
一面脊上有刻画铭文2行20字:
十七年相邦春平侯,邦左
伐器工师长,冶汱执剂。
另一面刻5字:
大攻尹韩囗。
(攻即工之,假借音字。冶即冶工,工匠,该铍的具体铸造者。)
铭文大意:记在十七年,宰相春平侯监造,邦左伐器工师长主造,冶工汱铸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我要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2

主题

499

帖子

156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560
名原  楼主| 发表于 2015-3-23 09:53:1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国最早的古文字学著作《说文解字》(东汉,许慎 著)这样解释铍的概念——“铍者,剑刀装也”。
铍的外形极似短剑,铍之锋和短剑相同,平脊两刃,铍身断面为六边形,形制极像短剑,长约30~35厘米,后端为扁形或矩形的茎,用以装柄,一般在茎的近端处开有圆孔,以便穿钉固定在长柄上。后装长约3~3.5米的积竹柄或木柄,是一种极其锐利的刺杀兵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