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古籍旧书
查看: 3585|回复: 0

《共产党宣言》首版中译本历经战火洗礼

42

主题

43

帖子

23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36
谷仓立 发表于 2015-6-30 09:37: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共产党宣言》首版中译本

  核心提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之际重温中国近现代发展史,可以断言,对中国近百年社会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无疑是《共产党宣言》。据统计,自1920年8月陈望道译本《共产党宣言》在上海出版以来,各种中文译本超过20种。《共产党宣言》的各种早期中文版本均是文献价值和文物价值很高的革命文献,其中尤以陈望道的《共产党宣言》首版中译本最为珍贵,具有特殊的时代价值与纪念意义。

  ■山东东营 李莉

  五四运动前后,报刊上发表了大量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此时,《共产党宣言》片断文字和部分章节的翻译,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阅读需求与理论渴望。因此,陈独秀认为应尽快把《共产党宣言》全文翻译出版。当时,担任上海《星期评论》主编的戴季陶计划找人翻译《共产党宣言》,在《星期评论》上连载。《民国日报》主笔邵力子得知此事后,向戴季陶举荐了陈望道。陈独秀当时正在上海主编《新青年》,也极表赞同。于是,戴季陶向陈望道提供了《共产党宣言》的日译本,陈独秀请李大钊从北京大学图书馆借出《共产党宣言》的英译本,一并提供陈望道作为翻译的底本。

  1920年4月,陈望道译完了《共产党宣言》,他带着译稿来到上海,请李汉俊校阅,再转请陈独秀审定。陈独秀对此译稿非常满意,将文稿交给戴季陶,准备在《星期评论》上连载。不料,该刊因“言论问题”遭到查封。

  当时陈独秀在《新青年》编辑部一人独当编务,于是请陈望道前来协助杂志的编辑。此时,共产国际东方局派俄国人维经斯基作为代表来华,联系中国的共产主义者,帮助建立中国共产党。经李大钊介绍,维经斯基抵沪与陈独秀见面,共商建党之事。1920年8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立,共有八名成员:陈独秀、李汉俊、沈玄庐、陈望道、俞秀松、施存统(时在日本)、杨明斋、李达。

  陈独秀在筹建中国共产党时,深感马克思主义著作的中译本相当缺乏,因此与维经斯基商议,筹措经费印刷《共产党宣言》译稿。经维经斯基提供经费,在上海辣斐德路(今复兴中路)成裕里十二号租了一间房子,建立了一家名为“又新印刷所”的小印刷厂,以上海社会主义研究社的名义出版了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1920年8月,初版的《共产党宣言》首印一千册。此书32开,竖排平装,封面以红色印刷书名与马克思肖像;内文以五号铅字印刷,共56页,每页标“共产党宣言”眉题,文中部分专用名词后注有英文供参照。封面标注“社会主义研究小丛书第一种”,作者标注为“马格斯、安格斯合著”、“陈望道译”。同年9月又印了第二版,改正了首印本封面错印的书名,书封上的书名和马克思肖像也由红色改为蓝色。为了能让读者买到《共产党宣言》,陈独秀等人于1920年9月30日巧妙地在《民国日报》副刊《觉悟》上编了一个通信形式的新书广告:

  “你们来信问《陈译马格斯共产党宣言》的买处,因为问的人多,没功夫一一回信,所以借本栏答复你们的话:一、“社会主义研究社”,我不知道在哪里。我看的一本,是陈独秀先生给我的;独秀先生是到“新青年社”拿来的,新青年社在“法大马路大自鸣钟对面”。二、……凡研究《资本论》这个学说系统的人,不能不看《共产党宣言》,所以望道先生费了平常译书的五倍功夫,把彼全文译了出来,经陈独秀、李汉俊两先生校对……”

  之后,《共产党宣言》在几个月里重印了十几次。《共产党宣言》出版后不到一年,中国共产党在沪诞生。

  山东省东营市历史博物馆内,就珍藏有一件1920年8月首版的《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见图),为国家一级革命文物。该书长18.2厘米、宽12.3厘米,系平装本,封面正中印马克思半身像,内文用五号铅字竖排印刷。由于该书首版印刷数量稀少,又经过国民党的疯狂剿杀和战火洗礼,存世至今的已极为罕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