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古籍旧书
查看: 23347|回复: 0

连环画启蒙弃工学文 戴逸的一生书缘

42

主题

43

帖子

23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36
谷仓立 发表于 2015-5-14 11:34: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戴 逸(速写)罗雪村绘

  他是著名历史学家,曾任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所长、中国历史学会会长,现任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任,并刚刚被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从事教学科研60年,著述等身,名满天下。但他总结自己的人生足迹,只是说:“我的一生是读书的一生,笔墨的一生。”

  连环画启蒙:最终弃工学文

  戴逸出生于江苏常熟。这是一方文化底蕴深厚的宝地,清代主持《古今图书集成》重编工作的蒋廷锡,曾任光绪皇帝老师的翁同龢,都是常熟人。

  耳濡目染,使幼年的戴逸对历史上的人和事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而那些绘有历史故事的连环画,就成了他最早的历史启蒙读物。当时,常熟城里有许多以出租连环画谋生的人,他们挑着担子,背着藤篮,走街串巷,一个铜板就可以租几本书——戴逸把家里给的零花钱,全都用在了租书上。《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连环画,是看了又看,爱不释手。特别是其中一位会“说书”的租书人,能把历史故事说得头头是道,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听得年幼的戴逸如醉如痴。对历史的特殊爱好,也因此在戴逸的心底扎下了根。但是,高中毕业后,酷爱文史的戴逸却违心地报考了上海交通大学。这一是考虑到将来求职谋生的方便,二也是因为当时日本占领的上海没有好的文科大学。

  然而,天遂人愿,抗战胜利后北京大学首次在上海招生,考场就设在交大戴逸所住的宿舍楼下。强烈的冲动促使他前往一试,结果一举考上了名额很少的公费生——弃工学文,戴逸由此改变了自己的人生道路。

  进步书刊影响:奔向解放区

  进入北大之后,一个崭新的知识世界展现在戴逸面前。图书馆的藏书,课堂上学识渊博的师长,都使戴逸如鱼得水,欣喜若狂。他贪婪地阅读,用心地听讲,尽情地遨游在知识的海洋。

  宽松的学术氛围,自由的学术空气,影响着每一个青年学子。时值解放战争,各种爱国民主运动此起彼伏,戴逸也参加了学生会的活动。为满足学生寻求新知的要求,戴逸受学生会的委托,担负起管理百余册进步书刊的工作,不久又参与地下党领导的群众性学术团体孑民图书室的筹建。他奔波于教师和同学之间,想方设法募集进步书刊,还尝试进行图书的分类编目工作,终于使孑民图书室如期开馆。而戴逸自己,也在进步书刊的影响下,经常组织发起学生运动,不久就当选为学生自治会理事。也因为如此,戴逸遭到国民党政府的通缉,偌大的北京已无容身之处。有赖地下党组织的暗中帮助,戴逸得以逃离北大,奔向解放区,从此翻开了人生新的一页。

  戴逸原名戴秉衡。据说,之所以改名戴逸,就是为了铭记这段难忘的经历。 

  资料积累:夯实研究基础

  走上革命道路之后,戴逸既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熏陶,又得以从事自己最喜爱的历史研究,工作起来真是得心应手。数十年间,他始终兢兢业业地读书、教书、写书,笔墨耕耘,乐此不疲。

  阅读戴逸的学术论著,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资料扎实,分析求实,结论平实。戴逸始终认为,资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要准确地叙述历史,如实地反映历史,进而客观地解释历史,前提就是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清代盛世君主乾隆是戴逸十分感兴趣的研究对象,为准确把握乾隆一生业绩及其所处时代,他以花甲之年,把多达1500卷、占据整个《清实录》1/3篇幅的《高宗实录》,从头至尾认真读了一遍,做了十几本读书笔记。为深入了解乾隆的内心世界,戴逸还一头扎进乾隆的诗文著述中,逐一阅读了乾隆创作的数万首诗和数百篇文章,摘抄了足有半尺厚的专题卡片。正是在丰厚的资料积累基础上,戴逸对乾隆一朝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对外关系以及北京城市建设等重大问题作了深入的分析研究,撰成《乾隆帝及其时代》。这部书,也因此成为他的代表作之一。


  文献整理:传承文化遗产

  2002年8月,国家清史编纂工程正式启动,戴逸受命担任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任,全面主持编纂工作。在设计总体规划之初,他提出了纂修《清史》和整理文献档案同时进行的设想。在他看来,今日修史,应当扩大眼界,最大限度地抢救和整理清代文化遗产。这样做,既是为了修好《清史》,使之能有坚实的资料依据,更重要的是为了保存珍贵的文献档案,以供学人阅读利用。为此,戴逸不仅亲自为《文献丛刊》和《档案丛刊》作序,而且直接过问诸多具体事宜。

  戴逸在谈到影响人生道路的种种因素时,深有感触地说:“书籍对人的影响恐怕是极为深刻、极为重要的。”确实,戴逸一生都在书里摸爬滚打,一生都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如今这一缘分仍在持续,让人期待他书写更灿烂的华章。(黄爱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