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力,藏书界的神秘人物,极少接受媒体采访。见到韦力其人,是在今年9月20日,中秋小长假的第三天。当天,藏书爱好者推崇的《藏书家》停刊两年后再度复刊,京、津、鲁三地多位藏书学者聚集在北京三希堂书院,韦力也在其中。
神秘藏家 民间收藏古籍善本最多的人
韦力,藏书界的神秘人,可能是当今民间收藏古籍善本最多的人。30年来凭个人之力,韦力收藏古籍善本逾10万册,四部齐备。明刊本已逾1200部,名家批校本及抄校稿800余部,活字本600余部。同时,他著有《古书收藏》、《古籍善本》、《批校本》、《芷兰斋书跋初集》等学术作品。
韦力藏古书、读古书,也喜欢寻访古人名家藏书楼。《书楼寻踪》一书,记录了他自1997年起,历时5年,辗转南北,寻访包括天一阁、嘉业堂、适园、玉海楼、汲古堂、铁琴铜剑楼、虚斋等全国80余座藏书楼的经历,为后人寻访藏书楼提供了一部指南。
同时,他又非常低调,极少接受媒体采访。见到韦力其人,是在今年9月20日,中秋小长假的第三天。当天,藏书爱好者推崇的《藏书家》停刊两年后再度复刊,京、津、鲁三地多位藏书学者聚集在北京三希堂书院,韦力也在其中。
这本《藏书家》与韦力甚有渊源。几年前,他把一本无人接手的《藏书家》首次恢复起来。他对这本书的定义是“鉴赏型的研究”,向名家约稿,用“大家写小书”的方式,希望实现雅俗共赏。三年后,这本抢救过来的小众刊物登上了畅销书的排行榜。
如果不是被告知,很难看出,外表淡然谦和的韦力先生刚刚经历了一次劫难,身体还在康复阶段——今年年初,韦力只身来到河南安阳的一座寺院考察,不幸被倒塌的大石碑砸中左脚,导致截肢。
遭此变故,却在他自述里说得很十分平静。也许正是从古书中汲取的精神修为,才能让他面对命运的无常时,内心如此坦然与平和。
对话韦力 藏书之变:古籍书店倒闭 拍卖会兴起
记者:近二三十年国内的藏书市场格局如何变化的?
韦力:我一直认为,古籍拍卖对中国古书收藏是一个巨大的变化。在有拍卖之前中国的古籍流通史都是近似的。
在1993年有拍卖之前,大多数藏书者得书的渠道主要来自于古籍书店。因为上世纪50年代之后公私合营,很多城市只保留一家古籍书店,私人开个体旧书店已无可能。书源也都是这些古籍商店最多,当年主要主要就是和古籍书店打交道。那时候古籍书店最好的好书都是先供应公家,重要领导之后,普通的书籍才进入流通。所以藏书者要想办法动用关系才能买到好书。
到了90年代末,古籍拍卖兴起后,这些古籍书店有的受不了冲击,像扬州、无锡古籍书店就纷纷倒闭或转产。不过,古籍书店倒闭时成批处理书,对于藏书人来说是个机会。记得无锡古籍书店倒闭时,资料书一元一本,一次可以买上一堆。
真正的善本出现是从1993年古籍拍卖开始的。因为拍卖会的价格远远高于市面价格,使得卖家对拍出高价的期望值很高,纷纷将手里的古书送到拍卖会,这就产生了吸金效应。有了拍卖以来,私下交易古书的概率越来越低。所以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拍卖行成了好书的聚集地,卖家和买家都在这里交易,慢慢成为大多数古籍爱好者的主要得书渠道。预估今后的古籍市场古籍拍卖仍然是得书的主渠道。
由于早年的信息不对称,拍卖市场上能卖几万十几万的书,古书店里就在架子上摆着,只卖几百块钱。我还在质疑这样能拍出去吗?结果一场下来一看,居然60%都被买走了。
海王村公园冲刺抢古书
记者:当时您购书历程又是怎样的?
韦力:出售古籍最多的书店是中国书店。记得中国书店总经理曾经带队去美国考察美国的古籍书店如何管理,回国后在琉璃厂建立了一家“文化遗产书店”。为了产生轰动效应,经理从书库中拿出一些不错的古籍善本,从这个店里流出不少好东西。这是自有古籍拍卖来,中国书店卖出过最多的一批善本。
在此之前的上世纪80年代,中国书店也卖古籍,但是以线装书和残本为主。印象最深的是80年代初期在海王村公园的古籍书市,用卡车拉书,一来就是20多辆卡车。当时的海王村公园堆起了小山一样的书,许多爱书人蜂拥而至,公园一开门就往里冲刺。书不分什么种类,一律五毛一本,全是线装书。很多人就一堆一堆地从地上往身上抱,拿到的就是自己的。还有人索性往书堆上一趴,覆盖在身子底下的都归自己,然后再坐下来慢慢挑。
那时候古书还没有市场的概念,买书大家尽挑自己喜欢的,也没有版本意识。人们非常激动是因为很久没有古书可买了。我当时是中学生,攒下从家里“骗出”的零花钱买了不少书,但当时并不懂书,现在看来买的书多半没有价值。
这个古籍书市一直存在了20多年,第一届只有5毛钱一本,之后涨到两、三元,再后来是20元,越来越贵。类似的书市还有,已经变成销售旧书,而不是古书。
藏书追求“四部齐备”
记者:您个人收藏古书兴趣点在哪里?
韦力:从收藏角度说,近十几年,藏书人大都走是走专题收藏的路线。一是因为古书书源的枯竭,第二也是发展个人研究兴趣。
我个人收藏路数不太相同,我对书属于“贪得无厌”的那种人,走的是古代藏书家的路数,以四部齐备为追求目标。这也会让我在经济上、知识储备上都很有压力。
在四部齐备的格局之内,我也收集专题,比如活字本专题。活字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但是因为特殊原因,中国古籍活字本只占传世古籍的2%左右,比例非常小。作为发明国,中国并没有把活字本普及化,这很不合理。因此,我比较注重活字本,现在藏品也是国内最多的。此外还发展出几个专藏,比如稿抄校本,就是我的专长,芷兰斋书跋就是稿抄校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