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古籍旧书
登录
注册
官方微博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我要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首 页
沈阳收藏家协会
風塵書攤
老紙生香
拓古追遠
棗梨葉茂
化蛹飛蝶
宋版元槧
朵雲驛往
影蹤瞬息
墨緣跡埽
東北白酒
遼金瓷器
北方醫道
其它
社區
BBS
领取红包
圍爐清音
禹貢堪舆
石渠天祿
過隙留痕
海風聽濤
道具
勋章
任务
设置
退出
風塵書攤
老紙生香
拓古追遠
棗梨葉茂
化蛹飛蝶
宋版元槧
朵雲驛往
影蹤瞬息
墨緣跡埽
東北白酒
遼金瓷器
北方醫道
圍爐清音
禹貢堪舆
石渠天祿
過隙留痕
海風聽濤
东北古籍资料旧书专业网
»
社區
›
论坛
›
禹贡堪舆
›
河南省鹤壁市浚县
返回列表
查看:
7793
|
回复:
0
河南省鹤壁市浚县
介祺
当前离线
积分
61
4
主题
8
帖子
61
积分
注册会员
注册会员, 积分 61,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9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61,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9 积分
积分
61
发消息
介祺
发表于 2016-3-12 07:34:19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母系氏族晚期(约前6000年)先民在淇河下游以东地带定居,繁衍生息。在今大赉店、刘寨、前公堂、北纸坊、卫李庄、前草店等地发现
仰韶文化
遗存。
父系氏族时期(约前4000年)先民开发火龙岗东、西两侧沃土,从事原始农牧业。在今姬屯、大八角、小艾庄、冢儿章、大碾、亮马台等地发现
龙山文化
遗存。 五帝末期(约前二十二世纪末)部落间商品交换活动具一定规模。《
尸子
》载:舜"顿丘(今屯子镇蒋村附近)买贵,于是贩于
顿丘
;传虚卖贱,于是债于传虚。"
夏代,浚地处冀、兖、豫三州之交。
商代称黎,迁都殷后为畿内地。周武王克殷,分其畿内为邶、鄘、卫,浚地属邶、卫,后康叔封卫,领浚地。
春秋时,浚地有牵城、雍榆、顿丘,分属晋、卫。战国时,属魏国。秦置郡县,分属东郡、河内郡和邯郸郡。
西汉高祖年间(前206——前195年),始置黎阳县、顿丘县。黎阳县治在今大伾山东北,属冀州魏郡;顿丘县治在今屯子乡蒋村附近,属兖州东郡。王莽时(9——20年),改黎阳曰黎蒸,改顿丘曰顺丘。东汉复原,隶属依旧。
三国时,浚地属魏国,黎阳县属冀州魏郡,顿丘县属兖州东郡。
西晋泰始二年(266年),黎阳县改属司州魏郡。置顿丘郡,辖顿丘、卫国、临黄、阴安四县。东晋时,浚地先后属晋、后赵、冉魏、前燕、前秦、翟魏、后燕。永和七年(351年),置黎阳郡,辖黎阳县,属司州。太元十一年(386年),丁零族翟辽袭据黎阳,太元十三年(388年)在此称王,号大魏天王,辖七郡。后迁滑台。太元十四年至二十一年(389——396年)间,废黎阳郡,黎阳县属汲郡。
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年),废顿丘郡,顿丘县属汲郡(郡治在朝歌城)。孝昌年间(525——528年),分汲郡置黎阳郡,辖黎阳、顿丘二县,属司州。永安元年(528年),分黎阳县置东黎县,县治在今善堂乡临河村南,属黎阳郡。
东魏天平元年至武定八年(534——550年)间,置黎州,辖黎阳郡。移朝歌县治于今卫贤集,置汲郡,辖朝歌、获嘉、汲县、北修武、南修武、山阴六县。后郡治移至枋头城(今新镇乡前枋城)。天平(534——537年)年间罢顿丘县。
北齐天保元年至承光元年(550——577年)间,废黎州,黎阳郡属司州,废东黎县。
北周宣政元年(578年),复置黎州,辖黎阳郡。改汲郡为卫州,仍治枋头城。
隋开皇三年(583年),黎州、黎阳郡俱罢,黎阳县属卫州。开皇六年(586年),于原东黎县置临河县。十六年(596年),置黎州,辖黎阳县、临河县。于枋头城置清淇县,属卫州。大业二年(606年),废清淇县。改朝歌县为卫县。改卫州为汲郡,移治卫县。废黎州,黎阳县、临河县属汲郡。?
唐武德二年(619年),置黎州总管府,治所在今大伾山北麓,辖殷、卫、澶、洹四州,领黎阳、临河、内黄、汤阴、顿丘、观城、繁阳、澶水八县。武德四年,又置清淇县,属卫州。六年,罢黎州总管府,黎州属相州都督府。贞观元年(627年),设道,黎州属河北道,辖黎阳、临河、澶水、内黄四县。卫州治由卫县迁至汲县,卫县仍属卫州。十七年(643年)废黎州,黎阳县属卫州,澶水县并入临河县,临河、内黄二县属相州。清淇县并入卫县,属卫州。长安三年(703年)复置清淇县,县治在枋头城,神龙元年(705年)废,入卫县。
五代后晋天福元年(937年),黎阳县改属滑州。九年(944年),临河县改属澶州。
北宋雍熙四年(987年),黎阳县改属河北道澶州。端拱元年(988年),于黎阳置通利军,治所在今县城东大伾与居山之间,辖黎阳县,县治仍旧。至道三年(997年),改道为路,通利军属河北路。天圣元年(1023
年),改通利军为安利军,军治迁至浮丘山西。四年,卫县属安利军。天圣七年(1029年),地震,军城陷为湖,移治浮丘山颠。熙宁三年(1070年),废军,黎阳、卫县属河北路卫州。熙宁六年,废卫县为镇,入黎阳县,改属河北西路卫州。元年(1086年),复置通利军,分黎阳县复置卫县,属卫州。政和五年(1115年),军升为浚州,号浚川军节度,旋又改平川军节度,州治在浮丘山颠,辖黎阳县、卫县。崇宁四年(1105年),临河县镇宁军,隶河北东路。宣和二年(1120年),汤阴县属浚州,旋复属相州。
金天会七年(1129年),河北路分为东西两路,浚州属河北西路。皇统八年(1148年),嫌与宗峻音同,改浚州为通州。天德三年(1151年)复名浚州。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临河县治没于黄河水患,县废。
元初,设省辖路,浚州属中书省(腹里)真定路,省黎阳县、卫县入州。至元二年(1265年),改属中书省大名路。
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路为府,浚州属中书省大名府。是年十月,改属河南行中书省(简称河南行省)大名府。二年三月,改属直隶(京师)大名府。四月,州降为县,始称浚县,县治徙浮丘山东北平坡。永乐元年(1403年),改属北直隶(简称北直)大名府。?
清顺治元年(1644年),浚县属直隶省大名府。雍正三年(1725年),改属河南省卫辉府。
中华民国二年(1913年)三月,废府设道,浚县属河南省河北道。十六年(1927年)废道设行署(行政公署),浚县属河南省第三行署(驻安阳)。
抗日战争时期,浚境三权鼎立。1938年7月,国民党河南省政府重划政区,浚县属第十三行署(驻辉县平罗镇)。1939年2月,浚县日伪政府建立,属日伪河南省豫北道(道尹公署驻新乡)。1940年秋,中共浚县抗日民主政府建立,属冀鲁豫边区行署。1941年6月,国民河南省政府撤销第十三行署,国民浚县政府改属第三行署(驻安阳)。1945年8月,日伪浚县政府投降告终。
解放战争时期,中共浚县民主政府隶属仍旧。1947年7月,国民浚县政府改属第四行署,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时期,浚县处于"拉锯"战争局面,两个政府驻地及辖区变动频繁。1949年5月,浚县全境解放,国民浚县政府不复存在。
1949年10月中旬,浚县民主政府改为人民政府,隶属平原省安阳行署。1952年10月撤销平原省,浚县改属河南省安阳行署。1957年11月,安阳行署并入新乡行署,浚县随之改属。1962年12月,复置安阳行署,浚县复属安阳行署。1983年10月,撤销安阳行署,浚县改属安阳市至1986年1月8日,后划归鹤壁至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线装版本
民国书刊
文献资料
稿本手迹
名人殿堂
拓片信札
照片影像
地理堪舆
外文书籍
新版推介
综合商业
东北大集
金风玉露
其他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