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论坛>读书社区>火影忍者 谈谈我的武侠小说的收藏(1564点/7回) 楼主:鲈鱼脍 [2008-09-01] 谈谈我的武侠小说的收藏
“外物元知等一尘,浮生何事最关身?
江山好处得新句,风月佳时逢故人。
有酒一樽聊自适,藏书万卷未为贫。
圣贤自古无如命,君看居东与在陈。”
陆游的这首《遣兴》我很喜欢。
“有酒一樽”再加上“藏书万卷”,我的追求就是已经很惬意了,至于“行万里路”就等而下之了。便宜酒总是不缺,万卷书就难了。十年辛苦不寻常,武侠小说我收藏了700多套,2000多本。有一些版本不同内容重复的,有一些没有看过的,从头至尾看过的不过200套左右,最多也就看了我收藏的全部的三分之一。毕竟精力是有限的,但是,读书带给我的乐趣是无穷的。
有一个经典的段子大家都听过,就是“老婆和老妈都掉水里了,先救哪一个?”。类似的问题,也可改装在书上。叶德辉先生经典话语是“书与老婆概不外借”,如果必要的情况,“书与老婆必须外借一个,借哪个?”我相信,一定是借书的多,但是不是绝对的,也一定有宁愿借老婆的。当然,不排除想趁机把老婆以旧换新的。
名酒过於求赵璧,异书浑似借荆州。
收藏就象看着小孩子的成长。由小到大,由少聚多。结婚的前夕我没有笑醒,当把一本本我亲手收藏的书挪到我新买的书柜里的夜晚,真的笑醒了。
我也算收藏不少了,简单谈谈我的武侠小说的收藏。
收藏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以下情况:
一、常见。
这个词的意思就是常见,很多,不缺。但是,常见归常见是一个问题,你自己有没有是另外一个问题。我收藏了一套曹若冰的《金剑寒梅》。很常见吧?老武侠迷可能都看过。但是你有没有呢?你可能不屑,但是应该收藏。这套书是1985年出版发行的,发行量是10万套,只有后来的吉林人民出版社的《射雕英雄传》的印量才超过它。不仅如此,该书是“首次出现由正规出版社印行的正版台湾武侠小说”。(出自:叶洪生《蝉曳残声过别枝》)
地球人都知道,早期容易被人们忽视的东西,对于后期就难以寻找,就越难以保存得好。比如早期的连环画(俗称小人书),以前谁家差不多都有,现在除了爱好收藏的,几乎没几家有了。以前《毛泽东选集》也是家家都有,印刷量据说中国人保证人手一套,而且有富余,现在也是难以见到了。是卖了吗?不是。送人了?也不可能。人家也有。那么,这样的书都哪里去了?最佳答案是:不知道。因为是不知不觉就没有了。再想找自己的,没有了;再想买人家的,涨价了。这就是收藏的一个普遍心态:我怎么赶不上趟?
我不仅喜欢收藏武侠小说,而且还收藏了许多评书。以前我有一套丁建中的评书《张良扶汉》和《韩信挂帅》。后来《韩信挂帅》借出去了,没收回来。当时没在意,心想以后再买一套。等想买的时候,发现没有了。等到网上购物的时候,30多一本,贵;再等等,变50了;转眼就变成100多了;现在200多了。到现在我也没买成。当初很常见的一本书,我始终没赶不上趟。现在好多买房的不也是这样错失良机的嘛!不要以为常见,我们就忽视它们的存在。
八几年的书很少了,我认为,九十年代初的书也快要热起来了,有一些也开始难找了。
二、价格。
经济发展了,最显著的标志就是涨价,什么东西都比以前贵了。(当然,也是通货膨胀的一个标志。)武侠小说,尤其是老版的,我感觉是从今年2008年3月以后开始涨的,形象一点的说法应该是“窜”起来的。以前埋怨赶不上趟,现在赶上了,又面临抉择了,买还是不买?买,感觉贵;不买,自己还是没有。(以下观点只代表我自己,或者收藏爱好者,不代表书商)如果经济条件允许、价格不是十分离谱的情况下,作为乐趣,买;作为负担,不买!首先收藏是乐趣,有钱买的是喜欢。如果买完了,孩子撇嘴没吃肯德基,老婆皱眉没新衣服换,严重点鸡飞狗跳的,就没有意思了。还不如不买。买,还要注意:适可而止,量体裁衣。你有无限多的钱,也买不完无限多的物。老话所谓的“买得断钱,买不断物”。
我收藏的时候,还没有经历老婆和孩子阶段,但是,经历了我自己的阶段。早期买小人书,就不吃早点;买武侠小说,就很少买新衣服。
买的时候一定要砍价。真正的买卖是“讨价还价”。对于“谢绝议价”的,我心理反感!买卖双方是处于平等地位的,他一棍子打死,占绝对优势,我只好避开。砍要砍到什么程度呢?要给对方留有余地(马未都先生这个观点我最喜欢)。他要50,我还30,估计最后是40成交。他要50,你还10,估计你就错过去了。因为目前一套书,都是低价位物品,不能和书画陶瓷相比,基础价都低,真要遇到自己想要的,即使最后没砍下价,也是要买的。这是“心理屈服”。马未都先生说得好“收藏有时候不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有时你计较一点得失,会失去更多。”
其实,客观地说,按照现在物价,老书20、30元一本,我感觉还是便宜的。看看现在的新书已经多少钱一本了,吃一顿饭店多少钱了,更别说洗澡桑拿干些招猫逗狗的那些闲事了。新书的价值却是不如老书。仅从版次的角度来说,新书随时可以再版,老书绝对不会再版了。一个特殊的时代过去了,那个时代的特殊产物也会跟随着消亡,而且不会逆转。忽视版权作用的时代结束了。
重要的一点是:收藏中,许多时候,钱不是最主要的。尤其是我们有足够能力,能够承担这种低价位的物品的时候。什么时候都把握一点:收藏是快乐。如果钱能带给你,你就拼命攒钱就行了,没有必要买书了。精神上的乐趣,是经济上的乐趣无法比拟的。
三、品相。
追求完美是大家共同的愿望。但是,时代变迁、历史沧桑,不可能当初完好的东西留到现在都完好。有的甚至是能留下来就不错了。有时候,能买到一件残的,也是好事。我的观点就是:有,就比没有强。哪怕全套书三册,我只有两册,那也比一本也没有的强。册数越多,越难保存的完好。保存一个局部,也许就窥了全豹。何况,残本书还便宜。万一遇到一个全本的,但是卖得天价,你买不了,你心里怎么想?是不是还不如遇不到,增添心理负担啊。打个比喻说,一个你心仪的模特同意嫁给你,但是要求你年薪达到上千万美元,实际你做不到,是不是极度郁闷?你得承认,她不比邻居暗恋你的女孩好多少,可望而不可及并不好,能够拥有才是好的。所以,我手里也保存一些残本书。没脑袋的没胳膊的雕塑,并没有影响它成为世界精品。
但是,我不喜欢油污、水印的。这是对书的一种不尊敬的态度造成的。旧一点、脏一些都可以原谅。
这里有一个问题会经常遇到:就是如果现在品相不好我买了,以后遇到品相更好的,还买不买?不要犹豫,当然买了。和结婚娶老婆没什么区别,现在为什么离婚的多了,就是因为遇到了品相更好的了。
有时候东西不完美,但是我感觉我的内心很愉悦,不也是一种完美吗?
我的购书经历让我认识到,收藏也是一种缘分,要随遇而安,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要强求。遇到品相好的固然欣喜,遇到相对差一些的也不要懊丧。相逢即是有缘嘛。通过一个网络平台,我看到了更多的书,结交了更多的同好,难道不是一种缘分?
四、认知。
好不容易遇到一本早期伪冒的好书,价格也合适,品相也不错,就是不清楚伪冒的原来面目,买不买?我以前也曾犹豫过。如果是金庸、梁羽生、古龙等人的书,一看内容或者一看人物名字就知道真假,但是更多的时候是不知道什么书,不知道原作者是谁,也不知道改自哪部书。这是一个收藏的认知的问题。一定要先买下,然后再研究到底是什么。这类书不是字画、不是陶瓷,有打眼,它没有,本身就是假的。你要是买着真的,才叫打眼了呢。
我的观点是:一定要买。越是不知道,越是要买。买到了,也许就知道了;但是不买,就永远不知道。也许以后会从别人那里知道,但也远没有自己搞明白有成就感。
不要有从众心理。我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孔网上,某个书店来了一批老书(特指伪冒金梁的),绝大部分被人抢了,最后剩了几本,没人要了。过了好些天,也没人要。我买过不少这样的书。我问过我的一个也有同好的朋友,他说:
“好的都被挑没了,别人不要的,我也不要。”
“别人不要可能是人家有,你有吗?”我问他。
“我没有”。
“没有为什么不要?”
“别人不要,我也不要。”
说了一大车的车轱辘话,犯了两个错误:从众心理和认知不足。
前些日子孔网的“清风书社”上了一些书,他没赶上,那天看见我,告诉我,没抢着。我登陆一看,还剩一套《魔窟奇缘》,署名金庸的,1985年版的,海宾出版社。我又问他:
“怎么不买这个?才30元,好一好还能包邮挂。”
“别人挑剩的,别人不买,我也不买。”(又是这一套)
“你知道是什么书吗?”
“不知道。”
“不知道就不买?”
“别人不买,我也不买。”(要是我儿子,我能踹死他。)
“你不是一直找《毒眼龙》吗?这个是最早期的了。主要人物叫保坤。就是这个。你看这个封面多有时代特征。”
“你怎么早不告诉我?”
“我早想踹死你还没告诉你呢。”
帮他买成之后,现在成了他的珍品了。
收藏不但是积累知识的过程,更是一个学习的过程。遇到我们不知道的,多问问,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有时候,我们要刻意寻找的东西就在我们身边,可惜我们没有认识到。上个月有一朋友到我这找幻龙的作品。幻龙也能算三流作家吧,一直不受人重视,作品也大有可观之处。我正好有两套《南宫少侠传》,本来想转让出去一套,也没转成,就顺手给他拿里一套。他不要。告诉我就要幻龙的。我告诉他,这就是幻龙的代表作《落日屠龙》啊,这个你都不看,还要看什么?他说,这不是柳残阳的吗?这就是一个认知的问题。真是对面相逢不相识。
五、宽容。
有一个问题摆在我们许多人的面前,就是:买来书了,看吗?
我想,多数都不是为了看的。在“形式大于内容”的时候,我们看重的是书的封面。封面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们是否收藏的决心。毕竟,不是每个封面都是我喜欢的。这时,我们需要宽容些,尽管不喜欢,不妨让其“内容大于形式”。如果都是千篇一律我喜欢的,也就不觉得新鲜了。以前,遇上街上穿超短裙的,我就心里嘀咕“看!大腿!”。现在再看,穿小裤衩上街的美女多了,大腿有得是,许多小姑娘穿得臀部打针都不用褪裤子了(根本就没穿裤子,臀肌都在外面露着呢),还用惊艳吗?所以,一定要容让一些另类。另类多了,就见怪不怪了。封面从自己手绘的、翻印港台、选自电影海报的,再到自己设计的;从单色的到彩色的;从简单的到复杂的;从“小册子”到有封套,再到精装本。一件书衣就体现了江湖的变迁。
我就很不喜欢一本署名金庸的《冷血魔令》的书的封面。封面一个很大的人头像,张着大嘴,体现不出什么风格和韵味,看着不舒服,所以低价转让了。其实,书还是不错的。内容是诸葛青云的《五霸七雄》。后来遇到人家卖就已经贵出很多了。我也是没有那么强的宽容心。封面色彩暗淡、风格隐晦、人物怪异的我都不喜欢。
宽容的另一个意思就是:收藏不要私心很重。许多收藏品集中到博物馆,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资源共享。无论大的小的贵的贱的收藏品,其实不是我们某一个人的,只能说是在某一个时间段归你所拥有。所以,我希望大家收藏的书,有一个合适的平台的话,都拿出来交流交流。
我收藏这些书,自己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无意识的收藏。
没目的,没目标,能遇到什么就买什么,能买得起什么就买什么。我很清楚地记得,趴在合社(农村合作供销社)的柜台上,看柜台里面的《连城诀》和《王郎传奇》的封面,兜里没有钱,问一问的勇气都没有。我真正体会到囊中羞涩的滋味。确切地说,应该是:囊中没钱人羞涩。十多年后我才买到这两套书。
早先买书是处于饥饿状态,逮到什么吃什么。所以,书买得很杂。不分哪个作家,更不分什么作品。曾经有一阵想不看武侠小说了,太让人着急。原因很简单:初中快毕业了,即使发育慢,也到青春期了,我正好看了一残本的《天龙八部》,安徽版的全十卷本的第二卷,看完了就埋怨作者,为什么不写“阴阳和合散”的配方?现在想起来,很可笑。即使作者写了,配得成吗?即使配成了,有地方用吗?
无意识的收藏带给我的好处就是看了许多杂七杂八的书。
第一个阶段是有意识的收藏。
书看多了才有比较,就开始注意作者了,才开始知道应该区分金庸、梁羽生、古龙了。对于自己喜爱的作者,也开始有意识地去寻找了。这个阶段比无意识时候花的钱多。生活中的花钱规律我总结就是有目的比没目的花得多。比如说:相亲的时候没目的,有介绍的就看一看,花不了什么钱。一旦相中了哪个姑娘,就是花钱的噩梦开始了。当我们刻意的去寻找的时候,我们付出的代价往往要比预想的大。我开始收藏金庸的15种、梁羽生的34种、古龙的等等人的不确定的多少种。我最后的收藏是大侠沈胜衣系列,在1995年。从去年2007年,又开始网购了一些。86年到95年是我的黄金十年。封刀挂剑12年之后重出江湖,天下已经变了。连黄易都不认识,遑论他后面的衮衮诸生。
如果爱好收藏的朋友们看完了有同感的话,最后要告诉大家的就是:看好了,买去吧!我们不是在收藏书,是在收藏我们人生的快乐!
还是以陆游的诗作结束吧。
“种枳为篱草结庐,人间知足更谁如?
涧深松老忘荣谢,天阔云闲任卷舒。
门冷并无残客迹,家贫常读绝编书。
有金可散还关念,多事从来笑汉疏。”
转发此帖至微博
验证码:(需要打开手机图片显示)
返回上一级 论坛>读书社区>火影忍者
历史频道 精彩推荐
热帖排行
|